-
江津锚定“五年五千亿”构建大招商发展新格局
2024年以来,江津通过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考察等一系列举措,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。1月至2月,当地已引进项目40余个,协议引资突破100亿元,突出“招大引强、招新引优、招才引智”主线,不断完善招商机制、压实招商责任、优化营商环境,形成“大项目顶天立地、小项目铺天盖地”的招商态势,为实现“五地一城、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”目标奠定坚实基础,正瞄准“五年五千亿”任务构建大招商格局。 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凝聚招商工作合力。江津区委、区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建立健全“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各部门协同抓”的工作机制。通过制定“百人招千企”行动计划,组建专业招商队伍,明确各园区、镇街招商责任,形成全区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招商工作格局。同时,加强招商项目统筹调度,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,确保招商工作有序推进。 二、聚焦重点领域,提升招商引资质效。围绕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江津突出“招大引强、招新引优、招才引智”。在招大引强方面,瞄准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、上市公司等龙头企业,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的旗舰型项目;在招新引优方面,聚焦智能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吸引科技含量高、成长性好的优质项目落地;在招才引智方面,结合项目引进同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,推动“项目+人才+技术”一体化落地,促进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。 三、优化营商环境,筑牢服务保障基石。江津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模式,简化审批流程,压缩办理时限,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落实落细惠企政策,在用地、融资、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。同时,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交通、能源、通信等配套设施,打造宜业宜居的产业发展平台,以优质环境增强对项目和企业的吸引力。 四、明确目标任务,奋力实现突破发展。根据“五年五千亿”任务要求,江津制定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:2024年力争实现产业类项目协议引资1000亿元,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,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10家以上;市外项目协议引资600亿元以上,到位资金力争达到120亿元。通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江津将不断积蓄发展动能,为加快建设“五地一城、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”提供有力支撑。
2025-07-02
-
江津加速打造山地丘陵智慧农机特色产业新标杆
重庆市江津区依托坚实产业基础,成功推动重庆市首个“山地丘陵智慧农机特色产业基地”正式挂牌,区内众多农机企业稳步发展,招商引资成果显著。未来将重点发展智慧农机四大方向,强化科技攻关和集群化布局,着力打造产业高地,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。 一、江津区位于重庆西部丘陵地带,具备先天地理优势,促使农机产业逐步集聚。作为重庆农机生产重要区域,区内建有数十家农机企业,形成规模化制造能力。微耕机等产品在重庆市占有重要市场地位,产业基础坚实稳固。结合丘陵地形特点,该区持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,吸引企业投资建厂,为特色产业基地提供强力支撑。重庆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动智慧农机研发,融入全国乡村振兴战略,江津成为关键落地点。 二、在2023年,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授牌设立重庆市首个“山地丘陵智慧农机特色产业基地”,标志着江津区迈入智慧农机产业新阶段。该基地依托现有产业集群整合资源,聚焦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化需求,强化标准制定和示范推广。授牌行动彰显重庆市级政策支持力度,旨在通过专项引导,优化区域产业布局。江津区充分利用这一机遇,加快推动产学研协同,确保基地建设规范有序、创新活力不断增强。 三、发展重点集中于四大领域:丘陵山地智慧中小型农机装备设计生产、特色作物智慧专用机械研发推广、特产养殖智慧专用设备系统集成、丘陵山区智慧通用农机装备关键技术突破。这些方向针对重庆丘陵农业痛点,例如小型化、智能化和适应性改造。智慧农机强调数字技术与机械融合,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提升作业效率。同时,特色作物和养殖设备研发注重本土化,如适应果蔬种植的精准机械,契合重庆多样化农业结构。整体方向布局符合国家智慧农业发展规划要求。 四、实施举措采用四维策略:强化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,构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攻克关键技术瓶颈;加强产业链打造完善上下游协同,吸引核心部件供应商进驻;深化集群发展优化空间布局,招商引资驱动企业集聚与协作;推动数字赋能实现智能化升级,应用大数据提升生产和服务效能。这些举措以政策引导为轴心,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筹资源,确保江津区在人才引进、资金支持和平台建设中形成体系。重点通过招商引资活动拓展产业生态,增强集群辐射影响力。 五、展望未来,江津区目标建设成为全国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研发高地,规划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和中心设施。重点推动建立高层次科研工作站,争取建立国家级创新中心载体。此举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,服务重庆全域农业机械化升级,并面向全国输出经验技术。通过系统布局,江津区力争形成智慧农机示范效应,助力国家在丘陵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。
2025-07-02
-
江津构建内陆开放前沿高地
江津区近年来聚焦招商引资,通过引进企业项目大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,打造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。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,综保区签约高效推进,以开放新格局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。 一、江津区深化拓展开放通道体系建设,提升互联互通效能。作为重庆市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节点,江津区优化铁路、公路和水运网络,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路网在区域内形成枢纽,增强对外大通道辐射力,为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交通支撑。政府投资强化区域物流枢纽功能,带动产业集聚。 二、高水平建设开放平台助推招商效率。江津综保区作为重庆市重点开放载体,聚焦产业项目落地,通过优化监管服务和政策配套,吸引企业集群入驻,协议投资规模显著扩大。平台升级推动要素流动,为经济能级提升注入新动力。 三、开放经济能级跃升支撑可持续发展。江津区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健态势,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升级,物流链整合助阵出口扩张。开放导向的经济模式带动就业和收益增长,体现内陆前沿地位。 四、深化区域和全球开放合作成新亮点。江津区联动重庆市内陆腹地及东盟等市场,拓展供应链协同机制,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。合作成效通过项目转化落地,强化对外开放优势。 五、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强化枢纽功能。依托江津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定位,江津区推动仓储配送、多式联运等基础设施优化,服务区域内外企业流通需求。物流网络整合助力招商引资,锚定高质量发展轨道。
2025-07-02
-
江津区第三季度集中签约67个招商引资项目
2021年第三季度,江津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,现场集中签约项目67个,投资总额231亿元。至此,江津区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引进项目196个,累计引资846亿元,招商引资工作实现稳步推进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(一)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涵盖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消费品工业、大数据智能产业、现代服务业、现代农业等多个关键领域。其中,智能制造项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生产线建设等方向,通过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,推动江津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,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;电子信息项目涵盖集成电路、智能终端、物联网应用等细分领域,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条,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后劲;新材料项目则注重节能环保材料、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生产,契合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,为江津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。此外,消费品工业、大数据智能产业、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项目的布局,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多点支撑、协同共进的产业发展格局。 (二)从投资结构看,签约项目呈现出“大项目引领、产业链协同”的特点。其中,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,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4个,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,将成为江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值得关注的是,世界500强企业2家、中国500强企业3家的签约入驻,不仅体现了江津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,更将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,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,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。例如,相关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智能制造项目,将整合其全球技术资源和供应链优势,带动本地配套企业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;中国500强企业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布局,则有望提升江津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,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 (三)2021年前三季度,江津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保持良好态势,累计引进项目196个、累计引资846亿元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,将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:在经济增长方面,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带来可观的产值和税收,进一步壮大江津区经济总量;在产业升级方面,通过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,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,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;在就业促进方面,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,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吸引各类人才集聚,助力江津区打造人才高地;在区域协同方面,随着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的落地,江津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节点作用将更加凸显,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贡献力量。同时,招商引资成果的取得,也反映出江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提升服务效能的成效,为后续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025-06-30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